公园城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改造

作者:陈强 李涛 等
出版地:北京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ISBN:978-7-122-40635-4

内容摘要: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大城市病……这些问题引发人们思考应该如何处理人类生存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我们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强调了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性,明确了城市发展的预期。本书梳理了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方法与近年来的优秀案例,内容涵盖城市生态、人性化设计、城市更新、海绵城市、韧性景观等理论探索,以及大型公园、滨水绿道、街头游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案例,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代城市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适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以及对城市公园和城市生态建设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原文摘录:

  1. 以人为本,健全优质便民服务设施。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结合周边用地性质与规划定位,大力拓展市民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形成多类型、多元化、多节奏、多体验的便民服务体验空问,实现从生态绿地到城市界面的多层级空间变化;通过合理布置公厕、避雨回廊、生态停车场、无隐碍通道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等基础便民服务设施,让城市公园能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居民,提升公园的使用效率,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为生活而设计”的美好愿景。
  2. 生态赋能,构建可持续生态系统。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坚持以生态优先为指引,优先运用低维护的乡土植物材料,构建稳定的地域性植物群落,积极倡导近自然、本土化、易维护、可持续的生态建设方式,并通过多种低碳、零碳及负碳类技术的组合运用,提升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促进碳达峰和碳平衡,构建高韧性与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城市健康发展。
  3. 城园融合,营造生态宜居综合体网络。城市公园体系不仅要考虑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口袋公园等名类公园个体的规划设计,如何通过生态因子和绿道系统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公园串联起来,使其形成完整的城市公园建设体系,也是规划设计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加强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通过绿色生态廊道将各类公园串联成有机的整体,强化公园之间的网络联系及多维度连接,并将公园有机融入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绿地格局与城市结构的融合与协调,实现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的依附共生,并最终打造一个连续、无边界、渗透成网、生态宜居的综合体网络。
  4. 公园城市应该具有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公园合理搭配布局而形成的完整体系,包括国家公园、郊野公园、大型城市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景观廊道等。强调将绿色基础设施连接成网,体现绿色开放空间的连接性。
  5. 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供其游玩、观赏、娱乐的场所,是一种公共资源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切实从公园中受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时弱化公园边界,让公园融入城市,使市民能够切切实实地从中受益城市公园重要的是突出自身的使用功能。
  6. 城市公园具有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是深受市民青睐的休闲集会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的防火、防灾等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城市公园可作为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地、火灾时的隔火带;大型公园还可成为救援直升机的降落场地、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以及临时医院所在地、灾民的临时住所和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地等。在地质灾害频发区,一旦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人们则需要快速从高楼中撤离出来,选择地势平坦且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的开阔空间作为临时栖息之地。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人们很可能会面临场地功能分区不明确、人员无秩序、道路堵塞、无干净的饮用水供给等问题。因此在符合条件的公园规划初期,应考虑其作为应急避难空间的使用功能,合理规划空间,加强场地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救援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7. 公园城市建设是要将整个城市建造成一个大型的生态综合体,使城市仿佛存在于一个大型的公园之中。随着低碳环保理念不断深人人心,居民对于城市环境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公园城市的建设模式是通过对公园和经地系统的合理规划、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来实现加强绿色生态建设的目的。公园城市体系的发展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以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上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8. 公共空间不应成为割裂的孤岛,街道和公园之间应有“厚度”。构建公园的开放边界,连接城市脉络,让游园空间形成流动的区域,让偶然的相聚产生更多的城市主题蛇口中心城区的街道是适宜行走的小尺度街道,公园改造后,打开了城市边界,增加了“边界厚度”,完善了城市慢行系统,把公园与社区深度交融在一起,重生了街区。
  9. 公园城市的内涵与特征可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1. 第一,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民,为老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 第二,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优先,倡导绿色发展;
    1. 第三,通过公园城市的建设达到优化城市布局的目的,塑造绿色健康的城市形象;
    1. 第四,通过优化城市环境,让城市建设走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也正是城市建设的初心所在。
  10. 在公园城市中,公园的建设和使用更应重视其共享性、生态性、创新性、协调性、开放性这五大特征让其更好地被人民所用。公园的共享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其无差别地面向所有公众,为市民公平享有,从而实现“生态福利”的均等性与公平性,增强市民对优质人居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公园的生态性体现在公园建设要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河、湖、海等自然资源,通过公园建设的手段使这些自然资源融入城市之中,强调城绿共荣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公园建设的创新性是指通过公园的建设来改变城市风貌,并将其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公园建设的协调性体现为通过建设包括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主题公园等在内的局部风景休憩体系,使得不同类型的公园协调共生,同时通过公园建设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公园作为重要的绿色开放空间,也是促进社会善治和文化传承宣展的平台。作为城市基础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增加了人们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也大大提升了公园的实际使用效率。
  11. 1856年,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两位风景园林设计师规划了纽约中央公园,试图在繁华的市中心为市民提供一个宛如乡村景致的休闲去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历史上修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借鉴了英国流行的田园主义理念,公园内的小径将游客引向四面八方,既能将人流分散开来,也能保护空间的私密性。公园内大面积的湖泊、草坪、绿植,以及公园内必备的各类设施为居民们提供了一处宁静、休闲的娱乐场所。中央公园设计的更大的巧妙性在于设计者将东西向的四条城市干道设计为地下穿过,从而保证了公园景观的完整性和游园的安全性。

发表评论